今日論衡之世相評彈
  □朱昌俊
  今天是第30個教師節。悄然間,教師節已入而立之年。作為一個國家層面設立的節日,它已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儀式。這一天,從最初習慣性地談論教師的權益保護與社會地位,到如今更多地反思師德與教師職業規範乃至演變為對於教師該不該收禮的討論,教師節話題的變遷,本身或就蘊含著教師這個群體在三十年來所經歷的變化。
  身處轉型年代,不管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有何變化,社會對之的期待卻始終未有根本的變化。相反,社會越不堪,就越會對這個有著“人類靈魂工程師”之稱的職業賦予更高的期待;他們身上的道義或說擔當,未必比一般群體更好或更多,但也未必更壞。畢竟,脫離時代的具體背景與社會風氣來評價任何一個群體,都難免顯得失真與苛刻。諸如送禮之風、學術造假乃至師生關係的異化,它雖直接發生於象牙塔內,也確與個別教師的師德滑坡有關,但卻與整個社會大環境密不可分。因此,即便當教師群體已經剝離了以往的神聖光環,我們依然要警惕以某種個別現象來毀譽一個群體的思維傾向。
  在一個變革與價值重塑的時代,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已經不再僅限於是書齋和象牙塔里的“園丁”,無論是在介入社會公共事件,還是為社會發展建言、提供思想資源,都應該也有必要發揮更大的作用。他們亦是社會價值與思想的彰顯者與維護者。如何讓這部分人有更大的舞臺與發聲渠道,其實在根本上考驗的是一個社會中知識分子的受尊重程度。
  有人將當下的社會整體發展訴求歸結為,“伸張權利,約束權力”。教師在這個大背景下,如何找準自身的位置,獲得準確的評價,同樣也離不開這樣的宗旨。權利伸張方面,它所指向的是對於教師權益的剛性保障,是對於教育投入的財政兜底,包括教育資源的平衡分配,基礎教育的投入,科研經費的公平發放等等。但同時,審視教師這一角色,它也離不開權力的視角。較之於學生,教師已然是具有權力的強勢對象,如何促使這部分權力受約束,同樣不可忽視。而教師地位的彰顯,特別是體現在高校教師的教學自主上,也離不開高等教育的去行政化努力。
  當下,要評價教師群體的地位與作用,註定會有不同甚至是相悖的意見。這種評價的開放與多元,本身也是開放社會的一個重要體徵。不可否認,在今天談論教師節,它或許已經很難僅僅停留在反思教師權益保護的節日初衷上,但一方面,教師權益保護在今天依然面臨著提升的空間;另一方面,儘管教師的神聖地位已經祛魅,但教師仍不可能被視為是一種普通的社會分工,它依然有著超出於一般職業價值以外的社會意義。
  教師的權益維護,師德的復興,需要撇開單純的抒情,兌現為公共層面實實在在的投入與糾偏;教師作用的正常發揮與教師角色的準確釐定,更需要從社會良性發展的層面予以反思。不管怎樣,無論時代如何變幻,教育如何創新,教師都應該是一個社會的道德高地與價值承擔的重要維繫者。而尊師、重教,仍然需要在教師節之外,有更多的外延與社會層面的整體改觀。這應該是轉型期社會,教師節應該擁有的公共反思。
  朱昌俊  (原標題:轉型期社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t77utedx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