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合理的土地流轉實現農民增收的同時,將農民安置小區與城市社區接軌,探索並積極推廣“1+3+1+N”的自治管理服務架構,成都雙流探尋到的治理新模式,或許值得一試。
  雙流充分利用豐富的農業資源和良好的現代農業基礎,大力推進農產品規模生產、標準認證、品牌營銷,通過品牌效應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鏈,促進農業增效、農戶增收。
  民間資本也在迴流農業。記者從“成新蒲”都市現代農業示範帶雙流彭鎮的藝隆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獲悉,今年7月,該公司研究種植的“雙流夏草莓”將正式面市,填補雙流夏季無草莓的空檔。如今,成都藝隆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儼然已經發展成為研發、種植、觀光、休閑等配套發展的農業綜合體。園區項目落戶後,2012年統一流轉土地300畝,為農戶帶來每年每畝2600元的土地租金收入。當地對群眾進行技術培訓,返聘培訓合格人員進入園區,為每個工人帶來了至少每年2.4萬元的工資收入。2013年,園區探索“大園區+小業主”發展模式,將車間承包到園區優秀的工人手中。
  2012年4月以來,雙流在每個鎮(街道)選擇一個已建成的農村新型社區,率先開展以黨組織為領導核心,以議事會、管委會、監委會為自治主體,以物業服務中心為載體,以其他社會組織為有效補充的“1+3+1+N”自治管理服務架構,對小區進行自治管理。
  目前,雙流已建成新型社區95個,該模式已在全縣集中居住100戶以上的新型社區全面推開。雙流同時還開展星級創評工作。據介紹,星級評定主要對小區以“民主化管理、多元化籌資、市場化經營、精細化服務、市民化培育”為主要內容的自治管理工作開展情況及創新做法、住戶滿意度進行綜合考核。
  除生活環境外,新型社區居民在權益保障與社會服務等方面也在縮小著與城市的差距。
  在九龍湖社區老年活動中心,記者看到,這裡集休閑、娛樂、學習於一體,設有茶室、圖書閱覽室、電腦學習室、休閑活動室等。
  在排查化解矛盾糾紛、重大決策評估以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等工作上,除了已開通的縣長信箱和公開電話之外,還利用網絡微博問政平臺瞭解民意。
  (原載《小康》雜誌)  (原標題:成都雙流:特色農業與社區自治為城鎮化助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t77utedx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